执诺科普|依申请暂缓执行的情形

2025-10-20 10:15:36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暂缓执行的审查是保障执行活动合法、公正进行的关键环节。它既关系到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及时实现,也影响着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妥善保护。科学、严谨的审查流程,能够有效避免不当暂缓执行对执行程序造成的干扰,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维护司法权威与公信力。


被执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

适用解释:该条文为暂缓执行审查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依据,明确法院在审查时需重点关注担保提供” 与 申请执行人同意” 两大核心要素,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具备进一步审查决定暂缓执行的前提。

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

适用解释:此条文进一步细化了审查内容,除了对担保” 和 申请执行人同意” 进行审查外,还要求法院对 暂缓执行的期限” 合理性进行审查,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担保有效期等因素,确定恰当的暂缓执行时长,避免期限过长或过短损害当事人权益。

在执行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暂缓执行,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理由成立的,可以决定暂缓执行。

适用解释:该条文明确了法院审查的核心标准是申请理由是否成立,审查范围不仅包括担保相关情况,还涵盖申请暂缓执行的整体正当性,如是否存在执行行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损失、案件是否涉及重大事实或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审查等,为法院全面审查提供了法律支撑。


暂缓执行的审查主体为执行法院,具体由执行案件的承办部门或承办法官负责。执行法院作为执行程序的主导者,具备熟悉案件情况、掌握执行进度的优势,能够结合案件实际开展针对性审查,确保审查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与案件需求。

1.申请主体资格审查申请人是否为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其中,利害关系人” 需满足与执行标的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对执行财产享有抵押权、租赁权等权利,避免无关主体滥用申请权干扰执行程序。

2.暂缓执行申请材料包括书面申请书(需载明申请理由、暂缓执行期限、担保情况等)、担保材料(如担保财产权属证明、保证人身份证明及担保承诺书等)、申请执行人同意暂缓执行的书面意见(若涉及),以及其他用于证明申请理由成立的证据材料(如证明执行行为可能造成损失的评估报告、涉及重大事实争议的证据等)。


1.审查是否存在被执行人提供足额担保且申请执行人同意” 的情形:需核实担保财产的价值是否与执行标的金额相当、担保财产是否不存在权利瑕疵(如抵押、查封等)、申请执行人的同意是否为真实意思表示(排除欺诈、胁迫等情形)。

2.审查是否存在执行行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损失” 的情形:需判断当前执行措施(如拍卖、变卖财产)是否会导致被执行人或利害关系人权益受损,且该损失无法通过后续执行程序或赔偿予以弥补,例如执行具有特殊纪念意义且无法替代的财产。

3.审查是否存在案件涉及重大事实或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审查” 的情形:需考量案件是否存在事实认定不清(如执行依据所涉事实存在新证据推翻原认定)、法律适用争议(如对执行标的权属的法律规定理解存在分歧)等情况,且该问题的解决对执行程序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需暂缓执行以保障审查结果的准确性。

4.审查是否存在其他确有需要暂缓执行的正当理由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超出上述情形但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特殊情况,如被执行人因突发重大疾病暂时丧失履行能力,且短期内可恢复履行,暂缓执行更有利于实现债权。

1.担保形式审查:审查担保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包括财产担保(如房产、车辆、存款等)和保证人担保。财产担保需确认担保财产已办理抵押登记或被法院查封扣押,确保担保具有公示效力;保证人担保需核实保证人是否具备相应担保能力(如无失信记录、有足额财产),且签订了书面担保协议。

2.担保足额性审查:审查担保财产的价值或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是否足以覆盖执行标的金额及可能产生的利息、执行费用等,避免因担保不足导致申请执行人债权无法实现。若担保财产存在贬值风险,需要求申请人补充担保或提供其他保障措施。

3.担保合法性审查:审查担保财产是否为被执行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所有,是否存在权利限制(如已被其他法院查封、设定多重抵押等);保证人担保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法律另有规定除外),避免因担保违法导致担保无效。

审查暂缓执行是否有利于执行程序的整体推进,避免暂缓执行导致执行程序长期停滞或损害公共利益。例如,若暂缓执行期间可能导致执行财产贬值、流失,或影响其他债权人的公平受偿,法院需审慎评估暂缓执行的必要性,平衡各方利益后作出决定。



1.执行措施暂停:暂缓执行期间,法院停止采取拍卖、变卖、划拨等强制执行措施,避免对被执行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财产权益造成即时损害。

2.财产保全效力不受影响:暂缓执行不导致已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失效,仍可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在暂缓执行期间不遭受额外风险。

3.暂缓期限约束:暂缓执行期限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确定,期限届满后,若被执行人仍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将恢复强制执行程序;若暂缓执行期间出现法定情形(如担保财产贬值且未补充担保),法院可提前恢复执行。

1.执行程序继续:法院驳回申请后,将继续推进原执行措施,确保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及时实现。

2.申请人的救济权利:申请人对驳回裁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但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程序,避免因复议导致执行程序过度拖延。



律师解析:

北京执诺律师事务所朱凯丽律师提醒大家:

暂缓执行的审查是连接当事人申请与法院决定的核心环节,其审查质量直接决定执行程序的公正性与效率性。从实务角度来看,法院在审查时需把握以下关键要点:

1.坚持实质审查” 原则:不仅要审查申请材料的形式合法性,更要核实申请理由的真实性、担保的实际效力,例如通过实地调查确认担保财产的实际价值、向申请执行人当面核实同意意见的真实性,避免 形式审查” 导致的错误决定。

2.平衡各方利益:在审查过程中,需兼顾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需求与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例如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民生的执行案件(如拆迁补偿款执行),需更加审慎评估暂缓执行对各方的影响,避免因片面保护一方权益引发社会矛盾。

3.强化程序规范:严格按照法定审查流程操作,完善材料接收、调查核实、意见听取、裁定制作与送达等环节的程序记录,确保审查过程可追溯、可监督,降低审查疏漏风险。

4.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在审查过程中,及时向当事人告知审查进展、需要补充的材料及审查结果的理由,减少当事人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与质疑,提升审查结果的可接受度。

对于当事人而言,在申请暂缓执行前,应充分了解法院的审查标准与流程,确保申请材料真实、完整、合法,避免因材料瑕疵导致申请被驳回;若对法院审查结果不服,应在法定期限内依法行使救济权利,通过复议、申诉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但需避免滥用权利干扰执行程序,否则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罚款、拘留)。

北京执诺律师事务所 (简称“执诺律所”)成立于2008年 ,执诺全球总部坐落于北京市国贸CBD核心商圈富尔大厦33层,紧邻中央电视台。17年来执诺专注于商事争议解决、境内外非诉业务、重大疑难案件、刑事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大标的执行案件等领域,现已成为业内优质的法律服务提供商。百余家遍布全球的海外办公室,2000余名海内外合作律师。律所秉承“诚信、创新、高效、负责”的服务原则,坚持“专业化、透明化、标准化”的发展理念,融合互联网、大数据,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传媒化、定制化”的企业全方位风险防控精品律所。

联系方式

电话:010-5365927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9号富尔大厦33层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9540号-1  

扫码关注公众号